智慧工地環境監測系統:六大價值助力綠色施工
點擊次數:83 更新時間:2025-11-12
建筑工程體量逐年擴大,揚塵與噪聲成為城市大氣與聲環境的主要移動源之一。部署“智慧工地環境監測系統"可在源頭實現污染可測、超標可警、結果可溯,其核心優勢體現在以下六點:
- 實時可視化
連續采集PM2.5、PM10、TSP、噪聲、風速風向、溫濕度,現場LED與監管平臺同步刷新,數據公開透明。 - 超標預警
內置國標閾值,顆粒物或噪聲一旦超標即觸發聲光報警,聯動噴淋、高圍擋等降塵設施,30秒內完成干預。 - 極DUAN天氣預防
接入氣象雷達數據,大風、暴雨、沙塵、高溫預警提前48小時推送,便于項目及時啟動應急響應,減少窩工與設備損毀。 - 數據驅動管理
自動生成“天氣—污染—施工"時間軸,一鍵導出符合監理日志格式的報表,為工期索賠、環保申訴提供原始憑證,平均縮短索賠周期兩周。 - 政府云端對接
系統數據通過API直傳住建、生態環境部門后臺,取消紙質臺賬,降低人工報送成本。 - 社會責任與品牌形象
公開顯示實時監測結果,主動接受社會監督,增強企業ESG披露素材,助力綠色施工示范工地、魯班獎及綠建三星評審。
技術要點
- 監測指標:PM2.5、PM10、TSP、噪聲、風速風向、溫濕度、大氣壓,可擴展CO、NO?、SO?、CO?、視頻。
- 數據頻次:默認1分鐘采樣、3分鐘上傳,支持秒級觸發。
- 通信方式:4G/5G/NB-IoT/以太網,斷點續傳,TLS加密。
- 安裝要求:采樣口高度3–5 m,距離基坑邊≥1 m,220 V供電,可選太陽能。
- 標準依據:滿足HJ 653、HJ 212-2017、GB 3096-2008、GB 3095-2012等相關要求。
上一篇:沒有了 下一篇:惡臭在線監測系統的定義和作用
